11分钟!金乡县人民医院再次刷新急性心梗救治“门球时间”
“导丝通过!门球时间血管再通!分钟血流恢复!金乡不亢不卑网”8月25日19时14分,县人新急性心金乡县人民医院导管室内传来振奋人心的民医声音——71 岁急性心梗患者张女士闭塞的冠状动脉成功开通,从急救车驶入医院大门到血管打通,院再仅用时11分钟!次刷这一数字,梗救再次刷新了该院急性心肌梗死救治“门球时间”纪录,门球时间也为区域心梗救治写下了“与死神赛跑”的分钟全新注脚。
时间回溯至当日16时30分,一场无声的县人新急性心“生命危机”悄然降临。家住金乡县某乡镇的民医张女士突然感到胸闷不适,起初以为是院再劳累所致,可两个多小时过去,次刷不亢不卑网症状不仅没有缓解,还伴随剧烈呕吐。家人见状不妙,立即将她送往就近乡镇医院,心电图检查结果让所有人揪紧了心——急性心肌梗死!“必须马上转去县医院胸痛中心!”乡镇医院医生话音刚落,家属便颤抖着拨通了120急救电话。
18时许,金乡县人民医院120急救车呼啸而至。随车医护人员将张女士抬上车,迅速复查心电图,并第一时间通过胸痛中心信息平台,将检查报告、患者症状等关键信息同步至医院。“急性下壁心梗,情况危急,立即启动绿色通道!”胸痛中心听班医生接到信息后,没有丝毫迟疑,当即启动多学科协同救治预案,导管室、心内三科介入团队、麻醉科等相关科室瞬间进入“战时状态”。
18时31分,家属在转运途中签署介入手术同意书,急救车一路鸣笛向医院疾驰。车内,医护人员紧盯心电监护仪,不时为张女士测量血压、调整吸氧浓度;车外,医院胸痛中心早已通过实时沟通,掌握着患者的每一项生命体征数据,一场“患者未到、准备先行”的救治接力赛,正紧张有序地推进。
18时40分,随着胸痛中心“一键启动导管室”指令的下达,心内三科介入团队医生拎起手术包,快步冲向导管室。“消毒铺巾准备完毕!”“造影设备调试正常!”“支架、球囊已备好!”不到20分钟,导管室内所有术前准备工作全部就绪,只待患者到来。
19时03分,载着张女士的急救车稳稳停在医院南大门。早已等候在此的医护人员立即上前,打开车门、解开安全带、推起转运床——没有片刻停留,转运床绕过急诊科、心内科,径直朝着导管室方向飞奔,“双绕行”流程让救治路径缩至最短。走廊里,脚步声、车轮滚动声与医护人员的指令声交织在一起,每一秒都在与死神竞速。
19时06分,张女士被顺利送入导管室。早已穿戴好手术装备的医院工会主席、心内科学科带头人李令华博士,心内三科副主任季常见、副主任医师周建乐立即围拢过来,消毒、穿刺、插管……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。“右冠中远段100%闭塞!”术中造影结果很快明确,李令华博士当机立断:“按预案进行,优先开通血管!”
闭塞血管开通前
在清晰的影像引导下,周建乐副主任医师手持导丝,小心翼翼地向闭塞血管挺进。1毫米、2毫米……时间在导管室的寂静中仿佛被拉长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显示屏上。19时14分,当导丝成功通过闭塞段的瞬间,现场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。紧接着,冠状动脉球囊扩张、支架精准植入,一系列操作一气呵成。随着造影剂顺利通过,原本堵塞的血管重新恢复血流,张女士的胸闷症状瞬间缓解,心电监护仪上的指标也逐渐趋于平稳。
闭塞血管开通后
“11分钟!从入院到血管开通,又快了!”手术结束后,看着计时器上的数字,李令华博士难掩激动。他表示,此次极限救治的成功,得益于胸痛中心三大核心优势:一是“上车即入院”,通过院前急救与院内信息无缝对接,让患者未到、救治流程先动;二是“双绕行”机制,直接跳过中间环节,为患者打通直达导管室的“生命通道”;三是多学科高效沟通,从急救、转运到手术,全程无“堵点”,真正实现了“时间就是心肌,时间就是生命”。
据了解,作为区域内重要的胸痛救治中心,金乡县人民医院始终致力于优化心梗救治流程,通过强化院前急救网络建设、完善多学科协作机制、提升医护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等举措,不断压缩“门球时间”。此次11分钟的新纪录,不仅是医院救治水平的有力证明,更为周边百姓筑起了一道坚实的“心健康”防线。下一步,医院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,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不断突破,为守护区域群众生命健康贡献更多力量。
(大众新闻·山东法制报记者 马文青 通讯员 孟丽)
责编:
审核:陈凤祁
本文地址:http://yongchuan.mk588.com/news/291a59299116.html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